“绣”出中国智慧丨九年50次下团组,习近平的两会观“典”

 文章来源: 作者:admin 时间:2022-03-10 11:12:24

  2013年到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50次“下团组”,多次引经据典。和小编一起用湘绣的方式打开这些典故,感受其中寓意深远的中国智慧,感受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智慧。『全面从严治党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他说:“对领导干部,要求就是要严一些,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原典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释义当政者本身言行端正,不用发号施令,大家自然起身效法,政令将会畅行无阻;如果当政者本身言行不正,虽下命令,大家也不会服从遵守。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强调,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原典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第十二章释义此句化用了中国古代“慎微”和“节欲”这两种思想。强调人们如果被蝇头小利诱惑,就会因此失去操守、坏了大事、忘了大义。

 

  『生态环境篇』

【一江清水向东流】2016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强调,一定要生态保护优先,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原典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释义“一江清水向东流”,是对李煜《虞美人》中“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巧妙借用,道出了总书记对青海的殷切嘱托。

 

  『人民群众篇』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在谈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他说:“古人讲:‘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原典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是故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天下所谋,虽立必隳;天下所持,虽高不危。故曰:“安高在乎同利。”——《管子·版法解》释义与天下人同利的,天下人就拥护他;独占天下人利益的,天下人就图谋他。

 

  『国防篇』

【枕戈待旦】2018年3月12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习近平说:“部队还是要练,要随时准备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来的。”原典“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晋书·刘琨传》释义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见之于未萌】2016年3月13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习近平强调,我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主动,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原典智者见于未萌,愚者暗于成事。——《商君书 · 更法》释义事件的发生,有规律可遵循、有经验可总结、有历史可参照、有迹象可预见。在事情未萌芽时就加以防范,在天下未动乱时候就加以治理,才能事半功倍,天下安康。

 

  『改革开放篇』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2016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他希望上海坚持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原典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景德传灯录》卷十释义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疫情防控篇』

【慎终如始】2020年5月24日下午,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慎终如始、再接再厉,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原典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第六十四章释义即使到了最后,仍能像开始一样谨慎,始终如一。指做事从头至尾小心谨慎。

 

  『奋斗篇』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习近平强调,“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原典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潜夫论·释难》释义大鹏冲天飞翔,靠的不是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靠的也不是一只脚的力量。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是靠个别因素或者单枪匹马的力量,而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或者整体的力量才能完成。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2016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他强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原典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释义与其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结网从而真正捕到鱼。与其总在不切实际地空想、总在艳羡他人的成绩,不如脚踏实地耕耘、把愿望付诸点滴行动。

 

  『创新篇』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2016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强调,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首要的是创新。“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原典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默觚·学篇三》释义有志之士珍惜每一年的光阴,贤良之人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圣人则珍惜每时每刻。越是修养高深、有所成就之人,往往越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

 

  

【苟日新、日日新】【天行健、自强不息】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习近平表示,创新驱动是国策,只有新旧动能真正实现历史性转换,中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如我们先人所讲,要苟日新、日日新,要天行健、自强不息。”原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释义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发展篇』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习近平强调,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希望上海的同志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再接再厉,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科学发展先行者,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原典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礼记·中庸》释义上百条船在激流的江水中划行,努力划桨的人会在最前面。告诫人们要发奋努力、敢于拼搏。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2016年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委员联组会。他强调,公有制经济也好,非公有制经济也好,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但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原典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鹖冠子·天则》释义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物的整体。

 

  『文化篇』

【正本清源】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他强调,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意识形态重要阵地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更需要灵魂。原典(诏曰)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晋书·武帝纪》释义指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019年3月4日,习近平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他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原典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前赤壁赋》释义指可无限获取和使用,形容资源十分丰富。

 

  『脱贫攻坚篇』

【行百里者半九十】2019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他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原典“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战国策·秦策五》释义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越是面对复杂的环境,越要有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

 

  (以上绣品图案均出自湖南湘绣博物馆)

  (转载自:红网时刻)

联系电话:0731-82461386
联系地址: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3号
湖南省新闻出版大厦17、18楼